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美元崩潰的2016年和美國危機】

【美元崩潰的2016年和美國危機】


發佈日期:2015年2月28日
【美元崩潰的2016年和美國危機】

好像美國經濟終於復甦,是的道路上表現出一定的增長。 這似乎是美國有一個光明的經濟前景,而美元將繼續稱霸世界儘管眾多國外專家預言世界末­日的場景。不過,隨著美國預算和債務上限草案連接最新的震盪已經remined了美國­和世界未解決的問題還沒有休息。

各國政府,經濟學家和世界各地的專家都在關注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事實上,美元佔其他國家持有的累積外匯儲備的60%。

與此同時,一些專家說,經濟衰退發生在美國經濟每6-7年,
而每8年平均的美國受到重大危機,
如大蕭條。 這增加了燃料的火。
那麼,什麼是事務對美國經濟的真實情況?
會不會有新的抑鬱症伴隨美元的崩潰。回去再次探底?
在這一點上,大多數經濟學家相信,在美國將無法避免經濟衰退。
此外,他們認為下一次經濟衰退將爆發遠遠早於預期,2015年的地方和2018年之間­然而,
這是最樂觀的情況下,
考慮到美國將能避免違約。
較為悲觀的情景說,
在2017年美國將最終不得不宣布其債務在默認情況下,
與美元被沖走了一波惡性通貨膨脹。
一些專家說,他們正期待著美元的崩潰,
這將最終使黃金價格飆升至他們真的屬於水平。
嗯,其實有很多因素需要擔心,
因為它們表明這種情況的可能性。
首先,這是對美國的巨額外債。 增長的步伐石化。 在2008年,那是$ 11300bn。 在這一點上是某處大約$ 17000bn。
如下圖所示, 反映了美國債務的動態: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負債再加上世界上最大的對外貿易逆差(絕對值)。 這兩個因素使得美國極易受到意想不到的默認值。 儘管如此,大多數專家對待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可靠的借款人。
然而,如果美國被剝奪了進入信用市場,
美國儲備將足以崩潰之前,存在17個星期。
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不用擔心。
特別是,經濟增長的步伐USA正在放緩。

顯然,在債務上限問題上的臨時解決方案是無法安慰和安撫全球貿易商,投資者,政治家,­經濟學家,消費者和分析師。

20150807曾預見日本崩盤、科網泡沫與金融危機 如今他說“美股準備好明年大跌”

曾預見日本崩盤、科網泡沫與金融危機 如今他說美股準備好明年大跌
林建建 20150807 08:29:19  1
一位預見了日本崩盤、互聯網泡沫破裂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基金經理表示,市場大幅下跌的時機將在2016年某一時刻成熟,可能會觸發政府破產。
他就是管理1180億美元資產的Jeremy GranthamGMO的創始人和首席投資策略師。Grantham預計,未來一年中,股市會繼續高歌猛進,直至讓所有的散戶都參與進來,然後在2016年末美國大選前後出現一系列的大跌。
JeremyGrantham_bostonharbor600x400
這位以看空聞名、頗有先見之明的基金經理表示,股市大跌可能觸發一種十分不尋常的危機,因為許多政府已經變得更加負債累累了,並且很多負債都轉移到了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
鑒於央行能夠印發貨幣來調整自己的資本,這可能是我們可以經受的危機Grantham表示。如若不然,我們面臨的就是1930s年代的處境了,當時有一系列的政府出現了違約
與其他分析師或者基金經理不同,Grantham並不對美聯儲十年來的首次加息感到很大的擔憂。他表示,2004-2006年間,美聯儲十三次加息,也沒有打擊當時市場的熱情。
現在才可能有一次加息,我們就表現的歇斯底里了嗎?有點像開玩笑了,真的。他表示。美聯儲開始行動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出現震盪的幾周。但是我相信美聯儲會在你不經意間採取行動,市場會平靜下來,而且很可能會創新高。
不過,這可能會把那些在大部分時間裡對這輪自2009年以來的大牛市持觀望態度的散戶吸引進來。其結果可能是,將標普500指數在美國大選期間推高至偏離歷史水準兩個標準差的位置,而這一水準被Grantham定義為出現泡沫。
其實,這與他去年的看法大致相同。華爾街見聞去年提及Grantham致投資者信中強調了自己的看法,標普500指數可能(超過50%的概率)在一至兩年後達到2250點,然後泡沫破裂,時間將是2016年總統大選時或大選結束後。
Grantham一直以來以過度悲觀著稱,在上世紀末的互聯網泡沫出現的很早之前就開始看空。儘管最終他的觀點被證明是對的,但是期間好幾年的業績表現都不佳,遭遇了投資者的大規模贖回。
Grantham並不確定什麼因素會觸發下一輪危機,只是說泡沫不會簡單地因為金融資產估值過高而破裂。但他認為,到了2016年末,由於估值偏高,在崩盤面前,股市可能會十分脆弱。
我們可能會比較幸運,經受住又一次危機,只是股市出現崩盤。但另一方面,它可能會破壞整個系統,他表示。它可能會導致國家違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裡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去美元化趨勢,2015-2016年美元崩盤序曲在即

全球去美元化趨勢,2015-2016年美元崩盤序曲在即



發佈日期:2015年3月9日
全球去美元化趨勢,2015-2016年美元崩盤序曲在即
美元影響力漸失?全球加速“去美元化” 未來黃金價值需重估
新興市場發起去美元化運動 主宰地位現變數
隨著新興市場逐漸開始降低對全球貨幣的依賴,
美元在發展中國家的主導型可能受到威脅,
因更多新興經濟體開始減少對這種全球貿易貨幣的依賴。

降低對美元的依賴是個重要發展趨勢。就新興市場而言,
雙邊貿易的加大對作為貿易貨幣的美元而言,是重要的。
強勢美元在開發中國家的主宰地位未來2015年已經出現變數。
根據 SWIFT 數據顯示,在過去2015年數個月以來,
俄羅斯、中國掀起一波貨幣運動,
傾向在貿易中直接使用自己的國家貨幣結算,
一方面可以抬升盧布和人民幣的威望,
一方面可以跳脫以往以美元進行結算的情況。

中國人民銀行去年 10 月中旬與俄羅斯簽署為期 3 年的「貨幣互換協議」,
金額高達 1500 億人民幣。
此外,2015年2 月底時,俄羅斯和印度預期將成立聯合工作團隊 (JWG),
籌畫盧布兌印度盧比的合作機制。
俄羅斯也有意與埃及進行相關合作。

新興國家開始擺脫美元、改用本幣進行雙邊貿易,
將成為未來的趨勢,對於美元的影響甚大。

國際基金貨幣組織(IMF)副總裁筱原尚之 (Naoyuki Shinohara) 2015年2 月中旬也表示,
目前全球經濟增長狀況脆弱且發展不均,
呼籲亞洲新興市場應積極的「去美元化 (de-dollarization)」,

貿易高度美元化有助於交易的進行,但也有崩盤的缺點,如必須限制匯率波動避免外部衝擊­,各國央行對流動性的掌握度.也應減少美元部位的持有,以避免2016年崩盤時造成巨­大損失

相較之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則不斷攀升。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 (BIS) 及 SWIFT,
人民幣擠入國際貿易中最常使用的前 10 大貨幣。
外匯交易平臺 EBS 今年初表示,
人民幣為 2014 年全球貿易使用量前 5 大。
另外,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仍多以美元計價,已經開始動搖 越來越多的物質石油礦產交易已經非美元化
法國央行行長Christian Noyer,稱法國企業在國際交易中可以停止使用美元。
法國企業儘量多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符合這些企業利益最大化。
歐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商、總部位於巴黎的道達爾公司說,
沒有理由以美元支付石油款項。
原油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
但並不意味著必須用美元支付。
但歐元應在國際貿易方面起到更大作用,
“如果更多使用歐元,將是件好事。
牆倒眾人推 石油巨頭也呼籲“去美元化”
忌憚美元霸權的俄羅斯公司逐漸使用其他貨幣結算;
沒有理由以美元支付石油款項。
原油是以美元/桶為計價單位的,
但並不意味著必須用美元來支付。
歐元區財長將在下週一召開的月度會議上,
討論提升國際貿易中加強歐元與去美元化的使用。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沒有哪個儲備貨幣的地位是永久的。
正如過去所示,在過去數百年的歷史跨度中,
不斷的有貨幣成為主宰全球的儲備貨幣,
但最終取代。金本位時代也越來越近了


降低對美元的依賴是個重要發展趨勢。
就新興市場而言,雙邊貿易的加大對作為貿易貨幣的美元而言,
是重要的。     除貿易方面外,金磚五國集團的巴西、俄羅斯、
印度、中國和南非就建立新銀行,也稱為外匯儲備池達成共識。
2015年近期哈薩克斯坦央行表示,
推出去美元化的計畫,
經政府批准計畫實施日期為2015-2016年,
旨在確保本國經濟的穩定性

哈薩克斯坦的“去美元化”計畫再次增強了全球“去美元化”的大趨勢。

,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經濟體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體考慮“去美元化”,
以增強本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去美元化意義:
過去除美元外,全球其他國家之間的貨幣之間沒有直接的匯率,
都要通過美元來進行兌換,
從而沖淡了採用本幣結算的意義。
“去美元化”
因此代表的是用各國本幣進行直接結算,
而不必看美元臉色。


  美國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制裁的底氣
正是來源於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而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可能加入到去美元化陣營中,
美元的主導地位和統治力料不斷削弱。
截至2015年目前,包括巴西、波蘭等國家在內的一些經濟體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貨幣貶值­情況,大幅攀升的通脹率已經導致這些國家的央行採取加息措施。
近期“去美元化”的呼聲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高。
中國、俄羅斯、歐盟和亞洲各國都加快“去美元化”的進程,

規模空前的2016年金融危機,與其說是在救金融市場,不如說是在拯救美元崩跌。讓美元正常化 替代性的金本位金元誕生

規模空前的2016年金融危機,與其說是在救金融市場,不如說是在拯救美元崩跌。讓美元正常化 替代性的金本位金元誕生

 
發佈日期:2015年3月24日
2015-2016年美元危機時,美國早已資不抵債 世界拋棄美元之時就是美國破產之日

銀行業有這樣說過:如果如果你欠銀行10個億,
那當你出了問題,
銀行會派保鏢日夜陪伴你,生怕你死了、跑了、
不還帳了,甚至還可能借給你更多的錢,
幫你度過難關。
這場2015-2016正在席捲全球的美元危機正是如此:

技術層面上早該破產的美國,
由於欠下世界其他國家過多的債務,
而債權國因不願看到美國破產,
不僅不能拋棄美國國債等,
甚至必須繼續認購更多的美國債務,
以確保美國不破產。
當然,除了金融層面的原因外,
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還是過去60年間,美元在國際貿易與貨幣體系中一直扮演了一個­“特殊角色”,世界各國必須臣服於美國,
一而再再而三甘願使用美元,
同意願意使用大量印鈔舉債的貨幣
因此造成了如今看來令人匪夷所思的美國債務經濟模式。
不過,無論如何,
但是,人們依然困惑。這究竟是2015-2016年是一場怎樣的危機?
美國金融危機?
美元危機?
美國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
還有,為何發生在美國的一場危機會瞬間席捲全球?
如果全球援手救助美國,
結果將會是什麼……
美國的債務經濟模式
為何害己更害人,
世界脫離美元另創金元
長好事遠大於短痛
資不抵債——
從技術層面說,美國已經破產了
美國到底欠了多少債?
18萬億
。儘管,這與日本、英國等國超過100%的債務率相比好像並不算過分。
但是,這並非美國的真實債務。
如果把美國政府對國民的社保欠帳等所有隱性債務統統加在一起,
那麼,
2016年美國的實際債務總額高達80萬億美元。
80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
如果把100美元一張的鈔票摞起來,73萬億美元可繞地球3周;
這就是說,僅僅美國一個國家的債務,
已經使全球的債務率接近100%;
這個數字相當於每個美國人承擔著萬元美元的債務;
如果平均分配給地球上所有的人,
每人將分擔1,1000美元。
這還不算多。
如果我們把諸如“兩房債券”那樣的抵押債券、
美國各大財團所發行的、
說不清是公司債還是政府債務以及市政債券等——總計10萬億美元債務再統計進來,那美­國債務更是高達83萬億美元。
由此可見,
83萬億美元的債務,
最多50萬億美元的資產,
意味著美國已經資不抵債;
而這種財務狀況,
放到其他任何一個國家,
這個國家早該破產了。
但是,美國為什麼沒有破產?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美元在國際結算中的特殊地位,
它使其他國家擁有了過多的美國債權。
2016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後,
債權國不能讓美國破產,
否則某些債權國自己是否也會因此破產?
答案在於取代美元的資本重置的金本位制度

。換句話說,過去美元和美國的債務已經綁架了世界,得到充分的解決

所以,這場2016年美元危機的本質絕非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危機,
而是世人接受美國債務模式的轉變
不再一五一十接受美元

是滿園走到了盡頭的危機,
是美元“死不了又活不成”的信任危機,
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美元危機。
“次貸危機”不過是使技術上早該破產的美國,
遭遇了一個破產的契機、
或者說導火索而已。
可以肯定地講,眼下這場規模空前的救援,
與其說是在救金融市場,
不如說是在拯救美元。
美國需要世界恢復對美元的信心,
否則,當世界全面受亞投擴大黃金儲備發行金元之時,就是美國崩潰之日。
債務經濟模式——“美國神話”過去是這樣創造的


此前,美國的“雙赤字”使得越來越多歐洲亞非國家不再信任美元,
而大規模地用美元換回黃金,

也促進引發了美元危機。
過去美國之所以敢於如此“掀翻桌子賴帳”,
而其他國家又拿它沒轍,
原因是沒有哪個國家的貨幣有能力替代美元,在國際結算體系中扮演核心地位;
但是亞投亞投擴大黃金儲備發行金元之時,情況已經大有改觀


更重要的是, “歐佩克”,不再將美元確定為國際石油市場唯一的計價和結算貨幣,
這使得佈雷頓森林體系中所確立的美元地位被撼動,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難民湧入 索羅斯:歐盟瀕崩潰 2016年01月23日 04:10 江靜玲/倫敦22日電

難民湧入 索羅斯:歐盟瀕崩潰




金融大亨索羅斯(George Soros)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提出警告,宣稱大量湧入的難民,使歐洲聯盟(EU)陷入「分崩離析」,並宣稱俄羅斯的狀況也「極為疲弱」、「接近瓦解」。中國大陸經濟則勢難避免硬著陸。
索羅斯表示,大量湧進歐洲的難民和移民削弱了收容國家同化和整合難民的能力,引發恐慌,使歐盟處於崩潰邊緣,「歐盟正在分崩離析」。
此前索羅斯曾經預言,歐洲這一波難民潮,遠比希臘危機嚴重,一旦引爆災難,情況將難以收拾。
索羅斯這時提出警告,與同在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法國總理瓦爾不謀而合。瓦爾22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強調,歐洲無法處理抵達邊境的大量難民,難民湧入正「威脅歐盟的理念」,對歐盟穩定造成空前威脅。
除了歐盟,在經濟問題上,索羅斯直言不看好俄羅斯,認為在普丁領導下,俄國當前狀況「非常非常疲弱」、「瀕臨瓦解」。至於中國,索羅斯認為,中國經濟幾乎無法避免硬著陸。他表示,這不是預測,而是觀察所得。但他相信,中國的資源和政治優勢,加上高達3兆美元外匯,最終能解決經濟問題。
索羅斯還指出,油價大跌、貨幣貶值,加上中國因素,將引發全球通貨緊縮,他批評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升息慢了一年。
索羅斯說,若FED再度升息,他將感到非常驚訝,相反,FED可能需要降息。
(中國時報)

關鍵字:難民升息中國威脅大量索羅斯歐盟經濟歐洲Fed


























索羅斯:華經濟勢硬着陸 指拖累全球通縮 已沽空美股及亞幣

索羅斯:華經濟勢硬着陸
指拖累全球通縮
已沽空美股及亞幣

19,839

64
■索羅斯指中國經濟硬着陸,加上貨幣競爭性貶值,都令環球通縮風險增加。 資料圖片
香港蘋果日報
【本報綜合報道】國際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再度發表驚人預測!索羅斯指中國經濟將走向「硬着陸」,並會拖累全球一同進入通縮周期;又指2016年對市場而言將是「艱難」的一年,現時絕非入市時機,並透露自己已經沽空美股及亞洲貨幣,並轉戰美國國債,更批評聯儲局上月加息是錯誤決定。
索羅斯受訪時完全唱淡中國經濟。他指,中國經濟硬着陸基本上無可避免;更指硬着陸並非自己的「預測」,而是從自己「觀察」所得。索羅斯更豪言在更準確的量度下,中國去年第四季的經濟增長只有3.5%,並非中國稍早宣佈的6.8%。他補充,中國巨大的債務負擔以及資金外流都是硬着陸的迹象。根據彭博社預估,去年首十一個月中,有近8,430億美元(約65,726億港元)資金從中國流走。
索羅斯更指中國經濟硬着陸,加上油價不斷下試新低以及貨幣競爭性貶值,都令環球通縮風險增加。他續指,即使中國擁有3萬億美元外滙儲備,政府有能力處理本土經濟下行,但經濟硬着陸仍會對環球市場有「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反常的金融市場或令2016年成為對投資者而言艱鉅一年。

美股早段漲逾200點

索羅斯同樣唱淡美股前景。他向外媒透露自己已經做空標普500指數、石油出產國以及亞洲貨幣,並買入美國國債。他指出,儲局去年12月加息的決定令人驚訝,加息已較最佳時機遲了足足一年,所以當美國開始步入加息周期時,正好遇上環球通縮周期開始。他估計儲局今年不會再加息,甚至可能決定減息,但由貨幣政策效用已大大減退,相信即使減息亦不能大幅刺激經濟。
標普500指數年初至今已下跌近8.5%。亞洲貨幣中亦只有「避險貨幣」日圓能夠倖免,其餘全線均錄得不同程度的貶值。而石油出產國貨幣中,俄羅斯盧布更成為本年貨幣「貶值王」,更一度貶至歷史低位,年初至今貶值逾9%。而索羅斯買入的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年初至今已跌8.6%。
雖然索羅斯唱淡前景,但油價回升,加上市場憧憬歐央行加碼放水,美股早段成功延續昨日升勢,道指一度更升217點。
開市後5分鐘(本港昨晚10時35分),道指升192點,報16075點;納指升80點,報4553點;標普500指數升30點,報1891點。歐洲股市方面,英股尾段升2.2%;法股升3.5%;德股則升2.3%。 

2016.01.25鱷王出擊:07年翻版 勿輕視索羅斯看淡中國

鱷王出擊:07年翻版 勿輕視索羅斯看淡中國

2016.01月25日(一) 18:13



【on.cc東網專訊】 金融市場近日喘穩,但市場仍對「國際大鱷」索羅斯的言論議論紛紛。明明已在去年1月表明「金盆洗手」,到今時今日仍發揮「鱷王」本色,揚言沽空,更指名道姓看淡中國,究竟索羅斯想在中國做甚麼?翻查歷史又能否顯現端倪?
早於2007年次按爆煲前夕,已經退休在家的索羅斯突然宴請一幫投資大佬,宴會上90%的投資者都相當樂觀,嘲笑索羅斯看淡美國、歐洲是奇談怪論。宴會結束後,索羅斯立即披甲上陣,大量沽空。歐英官員當時不斷嘲笑索羅斯瘋了,沒想到之後就發生金融海嘯!更驚的是,美國次按危機後,歐債危機又來。
現在索羅斯再次看淡美國,甚至覺得中國將會讓全球開啟危機模式!85歲的索羅斯貫徹始終,多年來均向市場灌輸「負能量」。
索羅斯無論是1992年代狙擊英鎊、1998年狙擊泰銖港元,還是2007年狙擊歐美,都是擔任邪派角色,2016年伊始,又再次覓食,連內地官媒也為此感到緊張。
且看看今次索羅斯的大戲最終會怎樣演下去。

中國警告做空人民幣死路一條

【更新】中國警告做空人民幣死路一條

索羅斯1998年曾做空港元,近日高調承認又在做空亞幣。法新社

  蘋果日報
 
 
(更新:新增4~6段)
 
面對近日港元兌美元最低跌至7.82,創8年新低,直逼聯繫匯率制度區間下限7.85,據《新浪財經》報導,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今發文警告「索羅斯們」做空人民幣死路一條,稱魯莽投機與惡意做空人民幣將面臨更高的交易成本,勢將蒙受巨大損失,甚至得承擔嚴重法律後果。
 
有「金融巨鱷」之稱的索羅斯(George Soros)近日高調坦承做空亞幣,大舉唱空全球經濟和市場,他1998年曾做空香港資本市場,當時香港股市、房市跌幅均超過50%。
 
新華社周末發表1篇措辭嚴厲評論,對人民幣空方發出嚴重警告,警告那些希望看到中國經濟最終失敗的投資者,應看看中國過去40年是如何從貧困國家一步步發展成當代強權,要這些人看清楚,中國政府一直在完善市場監管機構與法制系統,擁有充足的資源與政策工具來確保經濟形勢處於控制之下,有能力應對任何外部挑戰。
 
惟北京當局恐無力扭轉國際熱錢腳底抹油撤離中國趨勢,去年就撤了近7000億美元(23.6兆台幣),日本央行(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周末在世界經濟論壇(WEF)建議中國實施嚴格資本管制,協助遏止龐大熱錢外逃並穩定人民幣匯率,別白白浪費外匯存底捍衛匯率。
 
巴菲特和索羅斯是在中國最家喻戶曉的2位投資名人,對許多中國股民來說,巴菲特就像是少林或武當掌門,而索羅斯就像是邪派高手。他1992年狙擊英鎊一戰成名,當時英國央行購入30億英鎊試圖力挽狂瀾,未能阻擋英鎊崩跌,宣告貨幣保衛戰失敗,索羅斯與他的量子基金在那次英鎊危機中狂賺逾10億美元。
 
他1998年做空港幣鎩羽而歸,不過港府最終雖保住聯繫匯率制度,卻也打了場慘烈無比的金融戰。(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發稿時間:18:43
修改時間:20:05

2016-01-25 人民幣中間價6.5557元 索羅斯空著等

人民幣中間價6.5557元 索羅斯空著等

2016-01-25  10:11 自由時報
〔記者陳柔蓁/綜合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人民幣中間價,報6.5557元兌1美元,較上22日升值0.15分。高盛預測,未來兩年人民幣貶幅10~20%。
  • 今年以來人民幣波動劇烈,國際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預告中國經濟會硬著陸,新興國家將持續被中國龐雜經濟轉型所拖累,更自爆已放空美股及亞洲貨幣。(彭博)
    今年以來人民幣波動劇烈,國際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預告中國經濟會硬著陸,新興國家將持續被中國龐雜經濟轉型所拖累,更自爆已放空美股及亞洲貨幣。(彭博)
今年以來人民幣波動劇烈,國際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預告中國經濟會硬著陸,新興國家將持續被中國龐雜經濟轉型所拖累,更自爆已放空美股及亞洲貨幣;中國國家級媒體《新華社》隨後發表篇英文評論,警告試圖惡意放空人民幣的投機者,將要面臨巨大損失,甚至要承擔嚴重的法律後果。
投行高盛也持相同看法,過去從來沒有像中國這麼大經濟體完成如此複雜的改革,即使能達成,「轉型不可能平順」,呼籲客戶調整在新興市場資產的曝險程度。
中國經濟轉型亦有人想趁勢撈一筆,倫敦顧問公司Preqin統計,2015年全球創投資金在中國作出了1555筆投資,投資額370億美元,年147%。

2016..1月21日港元死守7.82 未跌完

2016.1月21日.港元死守7.82 未跌完


【on.cc東網專訊】 港匯連日下跌,周四終於反彈,最強曾見7.8075,但市場不排除年內仍有機會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底線。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稱,港元正受狙擊,警告現時香港距重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情況僅一步之遙。
港匯周四早盤回穩至7.81水平,其後雖回落,但死守7.82關。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良享稱,隨着港元拆息抽高,拉近港美息差,市場上套息盤續減少,港匯稍回穩。惟他指投資者對港股信心仍弱,淡友仍會不時推低港匯,不排除年內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
事實上,自2005年優化聯匯,將弱方兌換保證由7.8下移至7.85以來,港匯最低僅於2007年8月見7.8305,意味只要跌穿7.8305,已創聯匯建立以來新低。雖然港匯未曾嘗試挑戰7.85底線,但王良享指,本港除有逾三千億元銀行體系結餘外,有逾三千億美元外儲資產,相信守得住聯匯。
陶冬稱,港元雖受狙擊,但港元與美元脫鈎機會不大。惟金管局捍衞聯匯需付出代價,由於承諾在7.85水平保證入市,持續買港元及沽美元下,會令市場流動性減少,繼而抽高拆息,若利率維持高企一段長時間,股樓會跌,警告現時香港距重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情況僅一步之遙。
港元拆息近日抽升,但花旗私人銀行亞太區投資策略師彭程指,升幅尚算溫和,資產市場未受嚴重影響。惟他不排除部分沽空人民幣的投機者轉沽港股「表達意願」,指香港從得天獨厚位置變為備受「拖累」。
不過,他相信金管局會維持聯匯制度,若港元要與美元脫鈎,將要待內地全面開放資本帳。該行料港元不會續弱,未來12個月維持7.79水平。

2016-01-22 索羅斯:中國會硬著陸 進場時候未到

索羅斯:中國會硬著陸 進場時候未到

2016-01-22 08:21 經濟日報 記者廖玉玲╱即時報導


知名富豪投資人索羅斯預警,中國經濟正面臨硬著陸,且將導致全球通貨緊縮惡化;現在還不是進場買股票的時候,這一年將非常「艱困」。
索羅斯在達沃斯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說:「硬著陸實際上已難避免,我不是希望它發生,我只是觀察到了。」
索羅斯說,中國雖然有資源可控制局面,但經濟放緩會衝擊全球。
索羅斯與「新債券天王」岡雷克等其他知名投資人一樣,都認為目前還不是買進股票的時候。他已做空了標準普爾500指數,去年底買進美國公債,做空生產原物料的國家,也認定亞洲貨幣兌美元會貶值。
除了中國經濟放緩,提到油價跌、各國競貶貨幣的影響,索羅斯說,「關鍵問題在於通貨緊縮,這是我們不太習慣的情況。」
至於升息議題,索羅斯表示,若再度升息會讓他吃驚。他說聯準會(Fed)甚至可能反過頭來降息,但那對刺激經濟的效應也不大了,因為貨幣刺激政策的效力正逐漸消退。
索羅斯警告,2016年對市場而言將是「艱困的一年」,接下來可能繼續下挫,「如果有個真底部,那會被不斷測試。」

中國l型經濟的3種可能:臺灣模式、日韓模式和拉美模式

鉅亨網鉅亨網新聞

中國l型經濟的3種可能:臺灣模式、日韓模式和拉美模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和訊網)
20160125 11:53:21

未來3-5年,中國經濟將呈l型走勢,能否l得住取決於改革轉型和結構調整進展,這是一場改革和風險的賽跑。
2016年產能出清和去杠桿壓力大,很多傳統行業企業耗了這么多年可能熬不過去了,彈藥已經打光了,供給側出清的壓力越來越大,體制的剛性約束所能兜住的時間是有限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時間視窗可能已經不多了,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
中國經濟的l型有三種演變前景:第一種演變前景:平滑過渡,類似於80年代中國台灣,邊破邊立,主動改革轉型。第二種演變前景:深蹲起跳,類似於1973年前后的日本和1998年前后的韓國,先破后立,危機倒逼改革。第三種是蹲下去起不來,類似於部分拉美、東南亞國家,破而不立,危機后不改革轉向民粹。

平滑過渡:類似於80年代中國台灣,邊破邊立,主動改革轉型。

中國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依靠美援推行進口替代的階段(1953-1960年)、出口導向型階段(1961-1972)、出口導向和重化工業階段(1973-1983)以及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的自由化和科技導向階段。
台灣的增速換擋發生在1985-1993年間。台灣1951-1989年的39年間屬於高速增長追趕階段,年均增速8.8%,1989年人均gdp達到9538國際元,相當於美國的41.4%,到達增速換擋的閥值時點。1990-2010年年均增長5.1%,進入中速增長階段。台灣的增速換擋比較成功,平滑過渡,沒有出現危機倒逼。
中國台灣在1987年前后面臨經濟增速換擋的客觀要求。80年代末,台灣勞動力成本出現加快上漲,住宅投資接近尖峰。1960-1993年期間住宅投資保持快速增長。隨著20-50歲置業人群的減少,到1993年,台灣地區的住宅投資形成(按照不變價格計算)達到尖峰,對應的城市化率為67.4%,人均gdp為13354國際元(1990年國際元)。之后,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階段基本接近尾聲,住宅投資逐步平穩甚至下降,經濟高速增速階段結束。
台灣大約在1985-1993年間平滑過渡到中速增長平台。與日韓危機倒逼式調整不同,台灣的增速換擋十分成功,呈平滑過渡。作者認為,一個關鍵性的原因在於結構改革在增速換擋期之前已經基本提前完成了。
蔣經國在80年代初面臨內外部環境壓力,受使命感和緊迫感驅動,提前推動了政治民主化(放開黨禁)和經濟市場化(自由化改革)。台灣在上世紀80年代面臨低成本傳統競爭優勢削弱、耐用消費品趨於飽和、房地產長周期趨於尖峰等挑戰。
因此,在蔣經國推動下,台灣自1984年開啟了第二輪自由化改革,主要內容包括金融自由化、投資自由化、貿易自由化、公營企業民營化、1980年設立了“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財稅改革、土地改革等措施。台灣的電子資訊產業嵌到美國的產業鏈上,受益於資訊技術革命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


雖然台灣並未認識到增速換擋的客觀要求,但是沒有采取刺激性手段拒絕減速,而是采取了結構改革。由於制度改革和產業升級十分順利且提前完成,這就使得台灣在增速換擋期沒有經歷危機倒逼式調整,呈平滑過渡。

深蹲起跳:類似於1973年前后的日本和1998年前后的韓國,先破后立,危機倒逼改革。
日本的增速換擋發生在1968-1978年間。日本1951-1973年間開啟經濟高速追趕,實現了23年年均9.3%的增長,1973年人均gdp達到11434國際元,相當於美國的68.5%,到達增速換擋的收入閥值。增速換擋后,1974-1991年的18年實現了年均3.7%的增長,屬於中速增長階段。1991年人均gdp達到19355國際元,相當於美國的84.7%,步入前沿國家的低速增長區間。

日本在1969年前后面臨經濟增速換擋和動力升級的客觀要求:
1、日本房地產長周期出現在1969年前后。二戰后,日本人口出現了一次人口出生潮。自1960年起,日本的出生人口數量進入了第二輪上升周期,自1960年的160.6萬逐年上升(除1966年外)至1973年的209.2萬,之后出生人口數逐步顯著降低。
2、日本劉易斯拐點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末。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隨著農村可轉移剩余勞動力的大幅減少,耐用消費品的廣泛普及,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條件發生變化。
雖然日本在1969年前后面臨經濟減速的要求,但是日本在1969-1972年間並沒有認識到增速換擋的規律性和必然性,采取了刺激政策應對,大搞列島改造,試圖把全日本各島都搞成三大都市圈一樣發達(類似中國前幾年中西部造城運動)。
日本在1969-1972年大幅投放貨幣,m2增速高達20%-30%,無風險利率高達10%以上。受刺激政策影響,日本通脹高企,股市房市出現明顯泡沫。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由於嚴重依賴外部資源、產業結構偏重,日本經濟受到較大沖擊,相對於歐美國家更加積極地進行調整。以1973年為轉折點,日本從刺激政策轉向采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抑制物價、工資和資產價格上漲,擠出邊際上無效產能和無效資金需求,同時給企業在調整產能、壓縮成本、節約能源、技術創新等方面以壓力。
70年代后期,日本增速換擋取得成功,日本主導產業由高速增長期的鋼鐵、造船、石化等重化工業升級至中低速增長期的汽車、電子、精密儀器、機械等高階制造業。當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時,對日本而言便成為重大機遇,日本節能汽車和家電產品在80年代暢銷世界,甚至占領了美國市場。

在1973.3-1974.10期間,日經指數跌去了40%。自1974.10開始,日本股指在觸底后反彈並走牛。1974-1981年增速換擋成功后股市走出大牛市,日經指數進入慢牛、長牛。
韓國增速換擋發生在1989-2003年間。1961年樸正熙軍變上台,開始了追趕進程,1961-1996年間實現了36年年均8.8%的高速追趕。1996年人均gdp達到12860國際元,相當於美國的51%。經過1997、1998年的金融危機沖擊和1999、2000年的恢復,2001年以后進入中速增長階段,2001-2010年均增速5%,2010年人均gdp達到21701國際元,相當於美國的58.2%,基本邁入前沿國家。
進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支撐韓國高速增長的供求條件發生了基本面性的變化,面臨增速換擋和動力升級的客觀要求:
韓國的劉易斯拐點出現在80年代末,剩余勞動力從農村流向工業部門的潛力基本耗竭。加上1987年民主化宣言以后,工會活動活躍,勞資矛盾突出,工人工資水平迅速提高。同時,隨著韓國在半導體、電子、造船等產業領域的快速技術進步,逐漸接近發達國家的技術前沿面,引進消化吸收的空間縮小,面臨需要大量增加r&;d投入、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新風險。
韓國的房地產長周期出現在90年代中后期。韓國的人口總和生育率在 1970 年代初期開始顯著下降,1970-1990 年期間,每年人口出生數量從 101 萬下降到 65 萬人。因此,1990年前后20-50歲的置業人群到達尖峰之后回落,住房銷售和開工量開始下降。
1990年前后是韓國經濟減速的轉折點,經濟和出口增速出現了相當幅度的下降,制造業產值和就業比重達到尖峰,fdi開始外流。經濟減速導致重化工業產能過剩狀況加重,但是由於政府行政性干預廣泛存在,這加大了微觀主體對政府隱性擔保的預期,道德風險泛濫,“大馬不死”,過剩產能難以退出。
90年代初,韓國政府和企業並沒有意識到經濟減速的客觀要求,寄希望於通過放松貨幣刺激經濟重回高增長軌道,1992-1996年間(金泳三執政時期)韓國m2和cpi增速高達20%多。高通脹和資產泡沫進一步削弱了韓國競爭力。總體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使得企業比較容易獲得融資,陷入到產能過剩加劇與金融加杠桿的惡性循環之中,到1996年韓國前30大財閥的資產負債率升至80%。
這一時期由於受到財閥的游說,韓國政府加速了短期資本賬戶開放,財閥大量興辦非銀行金融機構,匯率升值和歐美低利率環境導致國際投機資本大規模流入。1992-1996年間韓國外債規模以年均27%的速度增加,到1996年已經達到1633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達到1000多億美元。而當時外匯儲備只有332.4 億美元( 可用外匯儲備294.2 億美元),短期外債是外匯儲備的3倍。貨幣錯配與期限錯配不僅使得金融機構而且使得整個國民經濟都面臨巨大風險。

由於重化工業的過剩產能難以退出,產生了大量無效資金需求。負債率攀升推高無風險利率,1992-1996年韓國國債收益率高達14%左右,過高的融資成本對成長性產業產生了抑制和擠出效應。
由於無風險利率高達14%,企業利潤和roa受到擠壓,30家大財閥的平均資產回報率(roa)在1996、1997年只有0.2%、-2.1%,失去自我造血功能,1996年企業貸款不良率達到22%。因此,1992-1996年間股市長熊。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迅速蔓延至韓國,韓國金融危機從外匯危機開始,引發了資本外逃,並爆發了企業財務危機和銀行業危機,最終升級成全面的經濟危機。1997年30家大財閥中的韓寶、起亞等8家財閥破產倒閉,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大幅增加。
1997年韓國金融危機主要是因為在增長階段轉換期拒絕減速、改革遲緩所致。由於對經濟減速的必然性和增長動力轉換的必要性認識不夠,寄希望於通過擴大投資和負債繼續維持高增長,導致結構調整進展遲緩。金融自由化缺乏統一規劃和相應的監管機制跟進,提供了寬鬆的貨幣環境。對外開放的速度和順序失策,加上政府隱性擔保,導致企業對外負債快速攀升。實體經濟傳統產業的過剩產能不能退出,金融被迫加杠桿,低效投資和傳統增長模式不可持續,最終不得不以金融危機的方式終結

http://www.cnyes.com 鉅亨網